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
 > 方志编修 > 大事回眸

二、农业开发区纪实---(三)格灵布愣滩

  格林布隆滩位于巴彦浩特镇西南16公里银巴公路西侧,1970年后,全盟先后格林布隆滩等地凿井修渠、开发水土资源,建成了阿拉善盟内主要的饲草料生产基地。

  开发建设历程

  格林布隆滩农区的建设规划始于1975年,1977年正式开发建设,先后有红石头嘎查、巴镇林场、巴彦霍德嘎查、敖包图嘎查、治沙站、军区农场、施工队农场、镇办林草场相继参加了开发建设。

  改革开放以来,全盟农牧区普遍推行了“草原双承包”责任制和家庭联产责任制,调整了农牧业产业结构,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,农牧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。在合理利用和保护天然草场的同时,强化畜牧业基础建设,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,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,以发展生产力为目的,在草业开发上打好基础,在数质并重上求发展,在农牧结合上控潜力,在科学技术上要效益,并在调整优化草原畜牧业的同时,大力发展舍饲畜牧业,逐步走出了一条科学养畜、建设养畜的新路子,促进了阿拉善盟畜牧业生产商品化和现代化的进程。为了抗御自然灾害,促进全盟畜牧业的稳定发展,国家重点投资开发了包括格林布隆滩在内的“十大滩”饲草料基地,进行农田基本建设,改良土壤、兴修水利,推广优良品种及农业科学技术。达到了井、渠、路、林、田、机全面配套,耕、耙、播、收、加工等基本实现了机械化、半机械化,使耕地面积和粮食总产值持续增长。

  1985年是中共中央《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》颁布实施的第一年,又是“六五”计划 的最后一年。“六五”期间,全旗认真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、方针、政策, 牧区改革在“六五”期间五年迈了三大步。从“六五”初期的“三定一 奖”到以“成畜保本、仔畜分成、提留包干”为主要内容的“大包干”生产责任制,又发展 到“草畜双承包”责任制的普遍推行,全旗畜牧业经济在所有制、经营管理、分配形式上都 发生了深刻变化,打破了过去的平均主义“大锅饭”。由于认真贯彻执行了“大力种草种树”、“林牧为主、多种经营”的 建设方针,传统的草原畜牧业逐步转向建设养畜的轨道。格林布隆滩等饲草料基地的开发利用、饲草料加工、畜群草库伦建设、网围栏封育草场、人 工种草、飞播牧草、造林治沙、草原“三灭”等都有了新的发展和突破,初步形成了一个比 较完整的种植业、养殖业、饲草料加工业体系。

  水、电、路、等生产及配套设施建设

  格林布隆滩农区现已实现全部通电,达到了村村通油路,田间便道石子路。2006年10月,格林布隆滩井灌区的“大地之爱·母亲水窖”人畜安全饮水项目也已竣工,该项目的实施,进一步加快了项目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,解决了多年来人畜饮水困难,使237户976名农牧民和6160头(只)牲畜用上了清洁卫生的饮用水,减少了因饮用水质不合格的水发生的各种疾病。农业方面从种到收70%实现了机耕作业,家家户户都普及了小型农机具,现有大型农机具15台左右。

  产业机构、特色产业现状产值等基本情况

  格林布隆滩农区坚持“以农为主,农牧结合”的发展方针,主要种植粮食、油料、西瓜,2004年引进种植棉花。养殖业以羊、牛、猪的饲养为主,年出栏率达5000头(只)。

  格林布隆滩农区种植面积逐年增加,由1977年开发建设时的1100亩发展到今天的13000亩,亩产值达1000元。现格林布隆滩农区的农业生产主要以灌溉为主,有机井50眼,水泥硬化渠灌达90%以上。

编辑:
信息来源: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